認定勞動關系的規(guī)則適用
認定勞動關系的規(guī)則適用。適用主體。適用標準。適用限制。
認定的規(guī)則適用
1、適用主體。認定哪些法律關系可以被認定為勞動關系,首先要解決的是建立勞動關系的主體是什么。鑒于勞動關系本身特點,建立勞動關系的主體只能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。三個案例中的三名自然人均超過法定最低年齡限制,參加勞動的條件符合法律規(guī)定;三個公司均經(jīng)過工商部門登記,合法成立,具有獨立民事主體資格。此外,建立勞動關系的主體必須具有合法性。如公司處于籌備階段,或者公司不是合法成立,產(chǎn)生的后果是非法用工。
2、適用標準。一是雙方建立勞動關系的原因和目的只能是為了實現(xiàn)交換。史尚寬先生認為, “勞動關系謂以勞動給付為目的之受雇人與雇傭人間之關系”。這一概念強調(diào)了勞動力與工資形成對價的結(jié)構(gòu)。從市場經(jīng)濟角度理解,勞動關系是基于資本購買特定勞動力的交換關系。勞動者提供勞動,用人單位支付對價,這是構(gòu)成勞動關系的基本特征。如前述案例二中,高某作為教練員確實提供了勞動,但是汽車培訓部并不向高某支付對價,而是由高某自己收取學員費用后向培訓部繳納管理費。
二是勞動者一方必須向特定雇主提供勞動,出資購買勞動力的雇主在規(guī)定的時間內(nèi)可以對勞動者排他性使用。這是勞動關系最本質(zhì)特征。所謂排他性使用,就是命令、服從。雇主向勞動者支付對價進行交換所要獲取的是對勞動力支配、使用的權利,這就是勞動力的人身屬性。三個案例中,秦某的出勤狀態(tài)不定,該浴室既不要求秦某遵守上班時間,也不存在秦某接受浴室管理和指揮的客觀事實;高某自主開設培訓班,自主經(jīng)營管理,自負經(jīng)營風險;至于劉某,公司對其完全沒有指揮管理,劉某只聽從公司法定代表人家人的囑咐。
3、適用限制。這里討論的勞動關系認定,始終是指區(qū)別于集體勞動關系的個別勞動關系,并且這種個別勞動關系,還是標準勞動關系,即具有長期雇傭、八小時全日制勞動、工作場所固定、嚴格的從屬性、一重勞動關系等特征。不包括非標準勞動關系,如非全日制用工、勞務派遣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