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屆中國自然保護國際論壇明日開幕 深圳擁有4個“國字號”自然保護地
深圳現有自然保護地25個,各類公園1090個,綠化覆蓋率45.1%,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.95平方米,綠道總長2443公里、平均密度達1.2公里/平方公里。其中,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(qū)、梧桐山國家風景名勝區(qū)、華僑城國家濕地公園、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,均為“國字號”
特區(qū)報訊(記者 秦綺蔚)第一屆中國自然保護國際論壇籌備工作已進入沖刺階段,記者昨天從市規(guī)劃和國土自然資源局獲悉,目前深圳擁有4個“國字號”自然保護地,它們將在論壇期間集中亮相。
記者了解到,深圳現有自然保護地25個,各類公園1090個,綠化覆蓋率45.1%,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.95平方米,綠道總長2443公里、平均密度達1.2公里/平方公里。其中,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(qū)、梧桐山國家風景名勝區(qū)、華僑城國家濕地公園、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,均為“國字號”。
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(qū)于1984年建立,由福田紅樹林、內伶仃島兩個區(qū)域組成。內伶仃島面積554公頃,島上保存著較完整的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,生活著1200多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獼猴。福田紅樹林面積368公頃,主要保護紅樹林和水鳥,同時也是東亞-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越冬地和中轉站,每年棲息于此的水鳥近10萬只。
梧桐山國家風景名勝區(qū)成立于1989年,總面積42.04平方公里,最高海拔943.7米,為深圳最高峰。
華僑城國家濕地公園是深圳灣紅樹林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,2016年成立,總面積68.5公頃。這里不僅是城央濱海濕地生態(tài)博物館,也是深圳首家國家級濕地公園(試點)、全國第一家自然學校、城市中心“綠腎”。
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于2005年獲評國家地質公園,地質遺跡以中生代古火山遺跡和海岸地貌景觀為主體,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,年平均游客量近100萬人次。
據悉,10月30日至11月1日,由國家林業(yè)和草原局、世界自然保護聯盟、廣東省政府主辦,深圳市政府承辦的第一屆中國自然保護國際論壇將在深圳舉行。